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0

目的 阐述皖南地区首起人传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调查处理过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搜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个案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本起疫情2例病例,为姐妹关系,病例均具有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等“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验结果也证实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潜伏期9~10d,感染途径是与指示病例尸体密切接触,与指示病例尸体密切接触者发病率为58.3%.结论 这是一起因人间密切接触引起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疫情.该病病人在死亡后能将体内病原体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应加强隔离和防护.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同时医务工作者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程周祥;王斐;钱帮群;陈恩富;吴家兵

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年 18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0
作者:
程周祥;王斐;钱帮群;陈恩富;吴家兵
来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年 18卷 11期
标签:
布尼亚病毒感染 发热 流行病学方法 Bunyaviridae infections Fever Epidemiologic methods
目的 阐述皖南地区首起人传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调查处理过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搜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个案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本起疫情2例病例,为姐妹关系,病例均具有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等“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验结果也证实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潜伏期9~10d,感染途径是与指示病例尸体密切接触,与指示病例尸体密切接触者发病率为58.3%.结论 这是一起因人间密切接触引起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疫情.该病病人在死亡后能将体内病原体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应加强隔离和防护.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同时医务工作者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发生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