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0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症状严重程度及与人口学、创伤暴露和人格因素的关系,为制订特殊人群PTS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地震救援武警官兵74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一平民版(PCL-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特质焦虑量表(TAI)评估PTSD发病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 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PTSD阳性检出率1.7%(13/748),7.9%的救援官兵存在创伤重体验症状,3.1%的官兵存在警觉性增高症状,2.1%的官兵存在情感麻木和回避症状.不同暴露程度组间PCL-C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暴露水平、是否有家人受灾、神经质、特质焦虑进入方程.结论 地震救援后18个月武警官兵PTSD发生率较低,但伴有PTSD症状比例仍较高.低年龄、高暴露水平、有家人受灾、神经质、高特质焦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作者:单墨水;牛晟;潘昱;杨君;崔红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 年 34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0
作者:
单墨水;牛晟;潘昱;杨君;崔红
来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 年 34卷 2期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 预测因素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sychology predictors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症状严重程度及与人口学、创伤暴露和人格因素的关系,为制订特殊人群PTS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地震救援武警官兵74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一平民版(PCL-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特质焦虑量表(TAI)评估PTSD发病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 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PTSD阳性检出率1.7%(13/748),7.9%的救援官兵存在创伤重体验症状,3.1%的官兵存在警觉性增高症状,2.1%的官兵存在情感麻木和回避症状.不同暴露程度组间PCL-C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暴露水平、是否有家人受灾、神经质、特质焦虑进入方程.结论 地震救援后18个月武警官兵PTSD发生率较低,但伴有PTSD症状比例仍较高.低年龄、高暴露水平、有家人受灾、神经质、高特质焦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