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6 | 下载64

目的 筛选苯并芘灌胃致小鼠肺癌模型最佳时间,以此提供相应有效的模型工具.方法 选用225只体质量18~20 g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只,实验组150只.实验组给予3μmol苯并芘(只/周),溶于0.1 ml(只/次)橄榄油,对照组给予0.1ml(只/次)橄榄油,每周灌胃1次,连续8周.分别在末次灌胃后第6周、第14周、第26周处死小鼠,解剖小鼠肺组织,观察有无肿瘤形成,计算肿瘤结节数、发病率,并对肿瘤块及小鼠的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分析.结果 末次灌胃后第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0.13±0.33)和肺癌发病率(10.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10±0.31)和肺癌发病率(8.0%)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末次灌胃后第14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0.72±1.01)和肺癌发病率(46.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26±0.64)和肺癌发病率(12.0%)相比显著增加(P<0.05);末次灌胃后第2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1.48±1.61)和肺癌发病率(78.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24±0.25)和肺癌发病率(16.0%)相比显著增加(P<0.05).同时,末次灌胃后第14周、第2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和肺癌发病率与末次灌胃后第6周相比显著增加(P<0.05),末次灌胃后第26周与末次灌胃后第14周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诱导时间是苯并芘致小鼠肺癌模型的

作者:张雪莲;刘伟丽;张坤明;胡辉;谌志强;邱志刚;杨栋;金敏;王新兴;陈照立;李君文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年 35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6 | 下载:64
作者:
张雪莲;刘伟丽;张坤明;胡辉;谌志强;邱志刚;杨栋;金敏;王新兴;陈照立;李君文
来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年 35卷 11期
标签:
肺癌 小鼠 动物模型 苯并芘 lung tumor mice animal model benzopyrene
目的 筛选苯并芘灌胃致小鼠肺癌模型最佳时间,以此提供相应有效的模型工具.方法 选用225只体质量18~20 g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只,实验组150只.实验组给予3μmol苯并芘(只/周),溶于0.1 ml(只/次)橄榄油,对照组给予0.1ml(只/次)橄榄油,每周灌胃1次,连续8周.分别在末次灌胃后第6周、第14周、第26周处死小鼠,解剖小鼠肺组织,观察有无肿瘤形成,计算肿瘤结节数、发病率,并对肿瘤块及小鼠的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分析.结果 末次灌胃后第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0.13±0.33)和肺癌发病率(10.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10±0.31)和肺癌发病率(8.0%)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末次灌胃后第14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0.72±1.01)和肺癌发病率(46.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26±0.64)和肺癌发病率(12.0%)相比显著增加(P<0.05);末次灌胃后第2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1.48±1.61)和肺癌发病率(78.0%)与对照组的肿瘤数(0.24±0.25)和肺癌发病率(16.0%)相比显著增加(P<0.05).同时,末次灌胃后第14周、第26周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数和肺癌发病率与末次灌胃后第6周相比显著增加(P<0.05),末次灌胃后第26周与末次灌胃后第14周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诱导时间是苯并芘致小鼠肺癌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