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2 | 下载35

1988年发现了内皮素(Endothelin, ET),ET有3种形式的异型体,分别称为ET-1、ET-2和ET-3.ET经内皮素转换酶,ECEs)作用而激活.激活的ET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ET受体分为ETA和ETB受体,ETB受体又分为ETB1和ETB2受体.ET-1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是通过ETA和ETB2受体介导的,ETB1受体介导血管舒张作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BQ123为代表的肽类分子,在体内代谢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因此,非肽类ET受体拮抗剂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磺酰胺类、羟丁内酯类、芳基茚羧酸类与其它结构类.这一类药物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系统(包括慢性心衰、心率失常、心室重构、高血压、脑溢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重要药物,对肾脏、肺、肝脏疾病及外伤、烧伤等也可能产生良好的作用.ETA/B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是否比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更优越,尚有争论.选择性ETA/B2受体拮抗剂可能更为理想.国内对该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者:李新芳;冯超英

来源: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 年 1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2 | 下载:35
作者:
李新芳;冯超英
来源: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 年 17卷 6期
标签:
内皮素 内皮素转换酶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1988年发现了内皮素(Endothelin, ET),ET有3种形式的异型体,分别称为ET-1、ET-2和ET-3.ET经内皮素转换酶,ECEs)作用而激活.激活的ET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ET受体分为ETA和ETB受体,ETB受体又分为ETB1和ETB2受体.ET-1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是通过ETA和ETB2受体介导的,ETB1受体介导血管舒张作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BQ123为代表的肽类分子,在体内代谢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因此,非肽类ET受体拮抗剂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磺酰胺类、羟丁内酯类、芳基茚羧酸类与其它结构类.这一类药物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系统(包括慢性心衰、心率失常、心室重构、高血压、脑溢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重要药物,对肾脏、肺、肝脏疾病及外伤、烧伤等也可能产生良好的作用.ETA/B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是否比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更优越,尚有争论.选择性ETA/B2受体拮抗剂可能更为理想.国内对该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