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22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综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测评和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定、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袁(SDS)、ABP、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SRRS均大于150生活变化单位(LCU)定量;②SAS、SDS总粗分均分别大于40分、41分;③SAS、SDS在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和2.16,P<0.05);④综合心理干预前后SBP、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和3.92,P<0.001);⑤综合心理干预组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X<'2>=6.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晓飞;刘存英;杨凤玲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年 19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6 | 下载:22
作者:
马晓飞;刘存英;杨凤玲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年 19卷 9期
标签:
高血压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综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测评和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定、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袁(SDS)、ABP、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SRRS均大于150生活变化单位(LCU)定量;②SAS、SDS总粗分均分别大于40分、41分;③SAS、SDS在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和2.16,P<0.05);④综合心理干预前后SBP、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和3.92,P<0.001);⑤综合心理干预组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X<'2>=6.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