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04 | 下载441

目的 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 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x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x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x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 min对(100±35) 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 (

作者:陈付文;刘金朝;康孝理;赵玉铁;杨思福;李红伟;史宏生;汪子文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 年 28卷 6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04 | 下载:441
作者:
陈付文;刘金朝;康孝理;赵玉铁;杨思福;李红伟;史宏生;汪子文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 年 28卷 6期
标签:
Solumbra技术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支架 抽吸
目的 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 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x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x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x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 min对(100±35) 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