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3 | 下载144

目的 探讨在不同凝血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冲管液肝素浓度对穿刺点延时渗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340例患者,其中242例在PICC置管术前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4项检测结果分为低凝血(A组)、正常凝血(B组)和高凝血(C组)3组,每组分别随机采用3种不同肝素浓度导管封管液(A组为生理盐水、12.5 U/mL、25 U/mL,B组为12.5 U/mL、25 U/mL、50 U/mL,C组为25 U/mL、50 U/mL、75 U/mL).98例为不分凝血状态采用同一肝素浓度封管液(50 U/mL)的对照组(D组).结果 所有患者总渗血发生率为30.9% (105/340).A组、B组、C组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5.4% (16/63)、25.8% (23/89)、23.3% (21/90) (P>0.05),D组渗血发生率45.9% (45/98)显著高于A、B、C3组(P<0.01).在A、B、C组中,采用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患者的渗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中,低凝血状态患者的渗血发生率88.2%(15/17)显著高于正常凝血的38.9% (28/72)和高凝血状态的22.2%(2/9)(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PICC置管术前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状态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肝素浓度,对降低穿刺点延迟性渗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晓蓉;刘庆侠;陈青;陈燕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年 16卷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3 | 下载:144
作者:
周晓蓉;刘庆侠;陈青;陈燕
来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年 16卷 16期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凝血状态 肝素浓度 封管液 穿刺点延时性渗血
目的 探讨在不同凝血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冲管液肝素浓度对穿刺点延时渗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340例患者,其中242例在PICC置管术前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4项检测结果分为低凝血(A组)、正常凝血(B组)和高凝血(C组)3组,每组分别随机采用3种不同肝素浓度导管封管液(A组为生理盐水、12.5 U/mL、25 U/mL,B组为12.5 U/mL、25 U/mL、50 U/mL,C组为25 U/mL、50 U/mL、75 U/mL).98例为不分凝血状态采用同一肝素浓度封管液(50 U/mL)的对照组(D组).结果 所有患者总渗血发生率为30.9% (105/340).A组、B组、C组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5.4% (16/63)、25.8% (23/89)、23.3% (21/90) (P>0.05),D组渗血发生率45.9% (45/98)显著高于A、B、C3组(P<0.01).在A、B、C组中,采用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患者的渗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中,低凝血状态患者的渗血发生率88.2%(15/17)显著高于正常凝血的38.9% (28/72)和高凝血状态的22.2%(2/9)(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PICC置管术前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状态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肝素浓度,对降低穿刺点延迟性渗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