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7 | 下载0

本研究利用添加荔枝枝屑的筛选培养基,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柱状田头菇(茶树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共获得67株再生菌株,初筛得到12株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有较明显的拮抗反应,复筛得到7株再生菌株的长速、长势优于出发菌株,并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这7株再生菌株进行菌种的真实性鉴定.结果确定了一株适宜分解荔枝枝屑的优良再生菌株AL20,其与出发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联合系数为0.60,是产生了遗传距离的新菌株,且其菌丝长速达3.13mm/d,生物学效率达到73.15%,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0.21mm/d、9.03%,因此初步确定AL20是能够高效利用荔枝枝屑生产的新菌株.

作者:王谦;黄媛媛;宋长林

来源:菌物学报 2017 年 36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7 | 下载:0
作者:
王谦;黄媛媛;宋长林
来源:
菌物学报 2017 年 36卷 6期
标签:
柱状田头菇(茶树菇) ARTP诱变技术 荔枝枝屑 酯酶同工酶 Agrocybe cylindracea ARTP mutagenesis litchi sawdust esterase isozyme
本研究利用添加荔枝枝屑的筛选培养基,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柱状田头菇(茶树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共获得67株再生菌株,初筛得到12株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有较明显的拮抗反应,复筛得到7株再生菌株的长速、长势优于出发菌株,并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这7株再生菌株进行菌种的真实性鉴定.结果确定了一株适宜分解荔枝枝屑的优良再生菌株AL20,其与出发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联合系数为0.60,是产生了遗传距离的新菌株,且其菌丝长速达3.13mm/d,生物学效率达到73.15%,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0.21mm/d、9.03%,因此初步确定AL20是能够高效利用荔枝枝屑生产的新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