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1 | 下载75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判定神经功能,以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肩轴性痛程度,颈椎磁共振测量硬膜囊前后径和脊髓后移距离,联合使用Borden法和C2~C7 Cobb角测量法评价颈椎曲度变化量.结果 31例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随访为12个月.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46(32~64)岁,术前平均JOA评分为6.2分,术后为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前平均NDI评分为5.2分,术后为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颈椎MRI最狭窄处直径术后较术前增加69.2%、颈脊髓平均向后漂移4.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此手术方式可减轻颈段脊髓压迫症状,预防脊髓缺血变性,恢复神经功能和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轴性疼痛.

作者:王帅;李宏伟;付玉平;李朋;汤化麒

来源: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 年 39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1 | 下载:75
作者:
王帅;李宏伟;付玉平;李朋;汤化麒
来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 年 39卷 7期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减压 侧块螺钉 内固定术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判定神经功能,以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肩轴性痛程度,颈椎磁共振测量硬膜囊前后径和脊髓后移距离,联合使用Borden法和C2~C7 Cobb角测量法评价颈椎曲度变化量.结果 31例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随访为12个月.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46(32~64)岁,术前平均JOA评分为6.2分,术后为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前平均NDI评分为5.2分,术后为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颈椎MRI最狭窄处直径术后较术前增加69.2%、颈脊髓平均向后漂移4.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此手术方式可减轻颈段脊髓压迫症状,预防脊髓缺血变性,恢复神经功能和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轴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