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7 | 下载57

目的 促进痰液细菌学检验技术规范的建立.方法 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全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实验探索和认真观察.结果 痰液标本"前处理"问题值得商讨,"认真选取病理成分"较为适用.一般细菌培养,宜同时选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宜同时进行.倡导常规化半定量培养方式,试用"12级法".对于"自然咯痰"法采集的标本,其感染菌的实验室判定,应当依据临床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和当地各年龄段"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半定量调查结果的相互比较:如果"正常菌群"的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平均携带量而小于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增多,有可能是"感染菌",但可能性较小;若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明显增多,更有可能是"感染菌",而且可能性较大.感染的最终诊断,只能由临床医生综合各方面信息之后作出.结论 痰液标本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应规定由医务人员当面指导和监督取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密切联系患者和医护人员;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应常规化设置"检验咨询"栏目.

作者:杨肇立;周文;陈旭;任萍;李键;李俊如;胡馥生;黄静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年 4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7 | 下载:57
作者:
杨肇立;周文;陈旭;任萍;李键;李俊如;胡馥生;黄静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年 4卷 9期
标签:
痰液 细菌学 检验
目的 促进痰液细菌学检验技术规范的建立.方法 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全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实验探索和认真观察.结果 痰液标本"前处理"问题值得商讨,"认真选取病理成分"较为适用.一般细菌培养,宜同时选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宜同时进行.倡导常规化半定量培养方式,试用"12级法".对于"自然咯痰"法采集的标本,其感染菌的实验室判定,应当依据临床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和当地各年龄段"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半定量调查结果的相互比较:如果"正常菌群"的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平均携带量而小于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增多,有可能是"感染菌",但可能性较小;若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明显增多,更有可能是"感染菌",而且可能性较大.感染的最终诊断,只能由临床医生综合各方面信息之后作出.结论 痰液标本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应规定由医务人员当面指导和监督取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密切联系患者和医护人员;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应常规化设置"检验咨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