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322

目的:分析研究住院患者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住院患者58例,对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58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患者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纹带棒状杆菌阳性患者的周边环境采用盐水棉拭子法进行采样,对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58株纹带棒状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纹带棒状杆菌聚集分布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这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 ;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的 MIC 均为0.5μg/mL ;只有1株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除克林霉素之外的所用抗菌药物全部敏感。 PFGE 分型结果显示,50株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7个不同基因型,其中0002型和0006型这两种基因型为优势型。从同期住院的同一病房患者身上分离出的纹带棒状杆菌同源性高。环境采样结果显示,纹带棒状杆菌分离阳性率达43.48%(10/23)。结论住院患者分离纹带棒状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且从不同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菌株同源性极高。

作者:邓洪均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年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322
作者:
邓洪均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年 18期
标签:
棒状杆菌属 耐药性 同源性 分子分型 Corynebacterium drug resistance homology molecular typing
目的:分析研究住院患者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住院患者58例,对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58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患者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纹带棒状杆菌阳性患者的周边环境采用盐水棉拭子法进行采样,对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58株纹带棒状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纹带棒状杆菌聚集分布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这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 ;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的 MIC 均为0.5μg/mL ;只有1株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除克林霉素之外的所用抗菌药物全部敏感。 PFGE 分型结果显示,50株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7个不同基因型,其中0002型和0006型这两种基因型为优势型。从同期住院的同一病房患者身上分离出的纹带棒状杆菌同源性高。环境采样结果显示,纹带棒状杆菌分离阳性率达43.48%(10/23)。结论住院患者分离纹带棒状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且从不同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菌株同源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