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6 | 下载0

大量鞭毛虫栖息在低等白蚁肠道内,是白蚁赖以生存的共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鞭毛虫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降解食物的系统,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研究鞭毛虫群落结构是揭示其各组成种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利用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受鞭毛虫生长发育阶段、样品制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来研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鉴定,确定了台湾乳白蚁肠道内的3种鞭毛虫,分别为伪披发虫Pseudotrichonympha grassii、全鞭毛虫Holomastigotoides mirabile和旋披发虫Spirotrichonympha leidyi.18S rDNA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较形态鉴定能够反映群落更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较18S rDNA文库克隆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各种鞭毛虫数量,每头工蚁肠道内平均含伪披发虫780±179头,全鞭毛虫1 630±391头,旋披发虫2 950±1 003头.本研究建立了光学显微镜形态鉴定和18S rDNA分子标记相结合调查鞭毛虫多样性和数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白蚁肠道共生生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磊;刘宁;黄勇平;王倩

来源:昆虫学报 2011 年 54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6 | 下载:0
作者:
谢磊;刘宁;黄勇平;王倩
来源:
昆虫学报 2011 年 54卷 10期
标签:
鞭毛虫 台湾乳白蚁 群落结构 形态鉴定 分子标记 18S r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大量鞭毛虫栖息在低等白蚁肠道内,是白蚁赖以生存的共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鞭毛虫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降解食物的系统,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研究鞭毛虫群落结构是揭示其各组成种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利用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受鞭毛虫生长发育阶段、样品制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来研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鉴定,确定了台湾乳白蚁肠道内的3种鞭毛虫,分别为伪披发虫Pseudotrichonympha grassii、全鞭毛虫Holomastigotoides mirabile和旋披发虫Spirotrichonympha leidyi.18S rDNA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较形态鉴定能够反映群落更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较18S rDNA文库克隆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各种鞭毛虫数量,每头工蚁肠道内平均含伪披发虫780±179头,全鞭毛虫1 630±391头,旋披发虫2 950±1 003头.本研究建立了光学显微镜形态鉴定和18S rDNA分子标记相结合调查鞭毛虫多样性和数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白蚁肠道共生生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