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7 | 下载12

目的 通过对1849名军事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的缺氧耐受能力及主观症状的分析,观察训练效果,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科学数据参考.方法 运用低氧检查仪对飞行人员进行模拟7500 m缺氧体验训练,记录缺氧耐受时间,询问并记录其主观症状,分析年龄分组和机种分组的缺氧耐受时间差异性,掌握飞行人员缺氧主观症状发生现状.结果 1849名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缺氧耐受时间均达合格标准以上,其中达合格标准545人(29.5%)、达良好标准257人(13.8%)、达优秀标准1047人(56.6%).其中41岁以上组与30岁以下组、31~35岁组、36~40岁组比较,缺氧耐受时间达优秀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组与30岁以下组、31~35岁组比较,缺氧耐受时间达优秀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代歼击机飞行员组与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飞行员组及空中战勤人员组比较,缺氧耐受达优秀标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组与空中战勤人员组比较,缺氧耐受达优秀标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主观症状发生率排前几位分别为头晕、憋气、胸闷、发热、头胀、眼花等.结论 缺氧体验训练可提高军事飞行人员对高空缺氧的认知能力,对提高保障飞行训练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黄炜;何琳;李雪;杨友东;沈祺静;陈小萍;陈晓健;王军;徐建华

来源:空军医学杂志 2021 年 3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7 | 下载:12
作者:
黄炜;何琳;李雪;杨友东;沈祺静;陈小萍;陈晓健;王军;徐建华
来源:
空军医学杂志 2021 年 37卷 2期
标签:
军事飞行人员 缺氧体验训练 主观症状
目的 通过对1849名军事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的缺氧耐受能力及主观症状的分析,观察训练效果,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科学数据参考.方法 运用低氧检查仪对飞行人员进行模拟7500 m缺氧体验训练,记录缺氧耐受时间,询问并记录其主观症状,分析年龄分组和机种分组的缺氧耐受时间差异性,掌握飞行人员缺氧主观症状发生现状.结果 1849名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缺氧耐受时间均达合格标准以上,其中达合格标准545人(29.5%)、达良好标准257人(13.8%)、达优秀标准1047人(56.6%).其中41岁以上组与30岁以下组、31~35岁组、36~40岁组比较,缺氧耐受时间达优秀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组与30岁以下组、31~35岁组比较,缺氧耐受时间达优秀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代歼击机飞行员组与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飞行员组及空中战勤人员组比较,缺氧耐受达优秀标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组与空中战勤人员组比较,缺氧耐受达优秀标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主观症状发生率排前几位分别为头晕、憋气、胸闷、发热、头胀、眼花等.结论 缺氧体验训练可提高军事飞行人员对高空缺氧的认知能力,对提高保障飞行训练安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