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0 | 下载4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抗代谢药物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SACC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氟尿嘧啶(5-FU),分别以单用、双用和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83(SACC-83)细胞株作用,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SACC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异型性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SACC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联合抗代谢药物诱导分化对SACC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来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4 年 14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0 | 下载:4
作者:
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4 年 14卷 3期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α-干扰素 5-氟尿嘧啶 腺样囊性癌 人 涎腺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抗代谢药物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SACC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氟尿嘧啶(5-FU),分别以单用、双用和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83(SACC-83)细胞株作用,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SACC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异型性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SACC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联合抗代谢药物诱导分化对SACC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