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9 | 下载72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前后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6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参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152例)和治疗无效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5 d(T3)、术后7 d(T4)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T0时,治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治疗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除T0和T4外,治疗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D-二聚体含量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值,术后1d其含量升高,而术后3~7d下降并趋于正常值.监测D-二聚体含量变化可客观反映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负荷与病情演变的情况,对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会芹;刘劲洋

来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年 3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9 | 下载:72
作者:
刘会芹;刘劲洋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年 31卷 2期
标签:
颌面部恶性肿瘤 手术前后 D-二聚体 含量变化 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前后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6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参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152例)和治疗无效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5 d(T3)、术后7 d(T4)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T0时,治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治疗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除T0和T4外,治疗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D-二聚体含量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值,术后1d其含量升高,而术后3~7d下降并趋于正常值.监测D-二聚体含量变化可客观反映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负荷与病情演变的情况,对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