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3 | 下载442

目的 探讨儿童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脑寄生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2.81±1.53)岁.5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精神疲倦7例,呕吐5例,头痛2例,抽搐2例,左下肢瘫痪1例,共济失调1例,意识模糊伴精神行为异常1例,右上肢痛觉敏感1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8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异常8例,其中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和脑脊液寄生虫抗体均阳性5例.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广州管圆线虫2例.头颅MRI显示软脑膜强化2例,脑实质信号异常4例.最终7例确诊脑寄生虫病,分别为广州管圆线虫病5例、脑弓形虫病1例、脑裂头蚴病1例;临床疑诊2例.7例给予阿苯达唑治疗,1例先后经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治疗,另1例手术治疗.7例痊愈无后遗症,1例遗留左下肢跛行,1例失访.结论 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儿童颅内感染性疾病应警惕脑寄生虫病,广东地区尤其应注意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者:陈连凤;陈文雄;李小晶;高媛媛;彭炳蔚;杨思达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3 | 下载:442
作者:
陈连凤;陈文雄;李小晶;高媛媛;彭炳蔚;杨思达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11期
标签:
脑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儿童
目的 探讨儿童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例脑寄生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2.81±1.53)岁.5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精神疲倦7例,呕吐5例,头痛2例,抽搐2例,左下肢瘫痪1例,共济失调1例,意识模糊伴精神行为异常1例,右上肢痛觉敏感1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8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异常8例,其中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和脑脊液寄生虫抗体均阳性5例.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广州管圆线虫2例.头颅MRI显示软脑膜强化2例,脑实质信号异常4例.最终7例确诊脑寄生虫病,分别为广州管圆线虫病5例、脑弓形虫病1例、脑裂头蚴病1例;临床疑诊2例.7例给予阿苯达唑治疗,1例先后经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治疗,另1例手术治疗.7例痊愈无后遗症,1例遗留左下肢跛行,1例失访.结论 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儿童颅内感染性疾病应警惕脑寄生虫病,广东地区尤其应注意广州管圆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