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2 | 下载96

目的 探讨体质量<8 kg患儿行起搏器治疗的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9年间收治的24例体质量<8 kg,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6.5个月(1~22个月),中位体质量6.4 kg(2.4~7.9 kg),术后随访1~120个月,中位随访20.5个月.其中15例患儿行心内膜起搏,9例行心外膜起搏.15例患儿行心内膜起搏后发生囊袋感染3例,分别表现为囊袋局部血肿、渗出、手术切口裂开;3例患儿均行静脉抗感染治疗,其中表现为囊袋渗出及手术切口裂开的2例患儿行囊袋清创术,彻底消毒起搏发生器,另1例患儿家属拒绝再行清创术;心内膜起搏后因起搏器功能异常行二次手术3例,其中1例因三尖瓣反流加重于术后3个月更换导线,1例因起搏器感知不良于术后6年更换导线及发生器,1例术后9年因电量耗竭再行起搏器植入,考虑双腔起搏可能更符合生理特性,更换起搏模式.9例患儿行心外膜起搏术后因导线或起搏器功能异常行二次手术2例,均为电量过早耗竭,分别于术后1.5年及2年更换为心内膜起搏,使用周期较短.结论 体质量<8 kg患儿经心内膜及心外膜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均具有可行性,且在严控指征下安全有效,但需注意囊袋感染,并在术中及随访中需谨慎三尖瓣反流问题.

作者:刘月;吉炜;陈轶维;李奋;王顺民;沈捷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2021 年 39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2 | 下载:96
作者:
刘月;吉炜;陈轶维;李奋;王顺民;沈捷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2021 年 39卷 7期
标签:
永久性起搏器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 儿童
目的 探讨体质量<8 kg患儿行起搏器治疗的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9年间收治的24例体质量<8 kg,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6.5个月(1~22个月),中位体质量6.4 kg(2.4~7.9 kg),术后随访1~120个月,中位随访20.5个月.其中15例患儿行心内膜起搏,9例行心外膜起搏.15例患儿行心内膜起搏后发生囊袋感染3例,分别表现为囊袋局部血肿、渗出、手术切口裂开;3例患儿均行静脉抗感染治疗,其中表现为囊袋渗出及手术切口裂开的2例患儿行囊袋清创术,彻底消毒起搏发生器,另1例患儿家属拒绝再行清创术;心内膜起搏后因起搏器功能异常行二次手术3例,其中1例因三尖瓣反流加重于术后3个月更换导线,1例因起搏器感知不良于术后6年更换导线及发生器,1例术后9年因电量耗竭再行起搏器植入,考虑双腔起搏可能更符合生理特性,更换起搏模式.9例患儿行心外膜起搏术后因导线或起搏器功能异常行二次手术2例,均为电量过早耗竭,分别于术后1.5年及2年更换为心内膜起搏,使用周期较短.结论 体质量<8 kg患儿经心内膜及心外膜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均具有可行性,且在严控指征下安全有效,但需注意囊袋感染,并在术中及随访中需谨慎三尖瓣反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