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技术对双源CT(DSCT)双能肺灌注成像的影响,优化扫描和重组参数.资料与方法 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6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组1~3:利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trigger技术,将感兴趣区设在肺动脉主干,当CT值达到100 HU时,再分别延迟3 s、6 s、9 s后扫描自动开始,其余扫描参数均为探测器准直14mm×1.2 mm,球管旋转时间为0.5 s,螺距为0.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0 mm,足头方向.组4:头足方向,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组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5 mm,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上腔静脉的CT值,并观察肺动脉分支显示级别和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出现情况,评价DSCT双能肺灌注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结果 与其他组相比,组2肺动脉强化值较高,上腔静脉强化值较低且线束硬化伪影较少,肺动脉5级分支显示清晰,同时具备优良的双能肺灌注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组2的扫描方案可获得满意的肺双能灌注成像及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结合临床实用情况,建议采用组2的扫描方案.

作者:崔兴宇;方向明;陈寅;钱萍艳;鲍健;陈宏伟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 30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
作者:
崔兴宇;方向明;陈寅;钱萍艳;鲍健;陈宏伟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 30卷 7期
标签:
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 双能量成像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技术对双源CT(DSCT)双能肺灌注成像的影响,优化扫描和重组参数.资料与方法 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6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组1~3:利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trigger技术,将感兴趣区设在肺动脉主干,当CT值达到100 HU时,再分别延迟3 s、6 s、9 s后扫描自动开始,其余扫描参数均为探测器准直14mm×1.2 mm,球管旋转时间为0.5 s,螺距为0.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0 mm,足头方向.组4:头足方向,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组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5 mm,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上腔静脉的CT值,并观察肺动脉分支显示级别和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出现情况,评价DSCT双能肺灌注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结果 与其他组相比,组2肺动脉强化值较高,上腔静脉强化值较低且线束硬化伪影较少,肺动脉5级分支显示清晰,同时具备优良的双能肺灌注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组2的扫描方案可获得满意的肺双能灌注成像及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结合临床实用情况,建议采用组2的扫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