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9 | 下载1

目的 探讨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明确MB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DSCTCA,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观察记录MCA近、远端2 cm以内血管及MCA本身有无动脉硬化(atherosclerotic,AS).结果 (1)MB检出率为27.8% (30/108),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见(53.3%,16/30),MB平均长度为(19.17±6.43) mm,MB的平均厚度为(2.02 ±0.80) mm.MCA收缩期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8.41 ±17.09)%;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 =0.910,P<0.01),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176,P=0.362 >0.05).(2)所有MCA未发现明显AS斑块,相邻2 cm以内冠状动脉段发现AS斑块14例,其中近端12例,远端2例.近端AS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及MCA(x2=9.32,P<0.05;x2=15.00,P<0.05).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高,并可判断MB的形态特征,是检测MB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

作者:王峻奇;马赵;仝莉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年 3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9 | 下载:1
作者:
王峻奇;马赵;仝莉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年 31卷 8期
标签: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目的 探讨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明确MB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DSCTCA,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观察记录MCA近、远端2 cm以内血管及MCA本身有无动脉硬化(atherosclerotic,AS).结果 (1)MB检出率为27.8% (30/108),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见(53.3%,16/30),MB平均长度为(19.17±6.43) mm,MB的平均厚度为(2.02 ±0.80) mm.MCA收缩期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8.41 ±17.09)%;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 =0.910,P<0.01),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176,P=0.362 >0.05).(2)所有MCA未发现明显AS斑块,相邻2 cm以内冠状动脉段发现AS斑块14例,其中近端12例,远端2例.近端AS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及MCA(x2=9.32,P<0.05;x2=15.00,P<0.05).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高,并可判断MB的形态特征,是检测MB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