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97 | 下载0

目的 提高对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的认识,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鉴别.方法 对11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3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MRI采用T2WI-FS、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征象包括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动态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类型和病变形态学特征.两种病变的MRI表现的差异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叶性乳腺炎ADC值为(1.036±0.373) mm2/s,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为(1.069±0.406) mm2/s(t=-0.298,P=0.768,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形态上分析,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增厚的腺体内无结节,见规则的脓腔;非肿块性乳腺癌边缘以毛刺为主,内含结节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死腔,两者征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8,P=0.00,P<0.05).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均可表现为流出型和平台型,两者曲线类型具有重叠(x2 =1.68,P=0.194,P>0.05).结论 虽然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在MRI功能成像的表现无差异,但形态学表现明显不同,说明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其特殊的MRI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及与乳腺癌的鉴别有重

作者:张旭升;郑晓林;陈曌;刘碧华;范宪淼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年 3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97 | 下载:0
作者:
张旭升;郑晓林;陈曌;刘碧华;范宪淼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年 32卷 8期
标签:
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 非肿块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Non-mass breast canc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ng diagnosis
目的 提高对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的认识,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鉴别.方法 对11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3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MRI采用T2WI-FS、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征象包括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动态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类型和病变形态学特征.两种病变的MRI表现的差异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叶性乳腺炎ADC值为(1.036±0.373) mm2/s,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为(1.069±0.406) mm2/s(t=-0.298,P=0.768,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形态上分析,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增厚的腺体内无结节,见规则的脓腔;非肿块性乳腺癌边缘以毛刺为主,内含结节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死腔,两者征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8,P=0.00,P<0.05).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均可表现为流出型和平台型,两者曲线类型具有重叠(x2 =1.68,P=0.194,P>0.05).结论 虽然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在MRI功能成像的表现无差异,但形态学表现明显不同,说明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其特殊的MRI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及与乳腺癌的鉴别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