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0 | 下载0

目的 探讨基于静脉期双能CT(DE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03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DE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PCR)明确EGFR基因突变状态,其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21~88岁,平均(61±11.89)岁,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71例)和验证集(32例).分别提取静脉期40、100 keY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对临床资料、DECT碘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联合组学特征纳入Logistics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诺模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性能.结果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突变组的癌胚抗原(CEA)、能谱曲线斜率(λHU)明显高于野生组(训练集分别为P =0.003、P=0.000;验证集分别为P=0.017、P=0.035).联合模型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和0.827.结论 基于静脉期DE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建忠;付雪林;邹红烨;陈智勇;陶雅红;左敏静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 年 40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0 | 下载:0
作者:
周建忠;付雪林;邹红烨;陈智勇;陶雅红;左敏静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 年 40卷 8期
标签:
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影像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目的 探讨基于静脉期双能CT(DE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03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DE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PCR)明确EGFR基因突变状态,其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21~88岁,平均(61±11.89)岁,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71例)和验证集(32例).分别提取静脉期40、100 keY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对临床资料、DECT碘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联合组学特征纳入Logistics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诺模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性能.结果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突变组的癌胚抗原(CEA)、能谱曲线斜率(λHU)明显高于野生组(训练集分别为P =0.003、P=0.000;验证集分别为P=0.017、P=0.035).联合模型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和0.827.结论 基于静脉期DE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