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12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 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 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

作者:唐启卫

来源:临床荟萃 2007 年 22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1 | 下载:12
作者:
唐启卫
来源:
临床荟萃 2007 年 22卷 11期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介导素类 不稳定斑块 复发 缬沙坦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 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 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