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8 | 下载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的变化,以判定肝脏的合成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组:①A组(A级):17例;②B组(B级):42例;③C组(C级):52例;对照组:50例.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RBP、PAB、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了解其变化趋势及其灵敏度.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ALB、PAB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RBP下降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5).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B、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RBP、PAB在B组即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意义(F=14.68,F=7.68,均P<0.01).血清RBP与PAB呈正相关(r=0.769,P<0.01),RBP、PAB与ALB之间亦呈正相关(r=0.608,r=0.534,均P<0.05).结论 随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增加,血清RBP及PAB水平均进行性下降,且比ALB更为敏感,两者联合分析能更好的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傅念;卢放根

来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年 6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8 | 下载:17
作者:
傅念;卢放根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年 6卷 9期
标签:
肝硬化 视黄醇结合蛋白 前白蛋白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的变化,以判定肝脏的合成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组:①A组(A级):17例;②B组(B级):42例;③C组(C级):52例;对照组:50例.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RBP、PAB、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了解其变化趋势及其灵敏度.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ALB、PAB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RBP下降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5).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B、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RBP、PAB在B组即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意义(F=14.68,F=7.68,均P<0.01).血清RBP与PAB呈正相关(r=0.769,P<0.01),RBP、PAB与ALB之间亦呈正相关(r=0.608,r=0.534,均P<0.05).结论 随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增加,血清RBP及PAB水平均进行性下降,且比ALB更为敏感,两者联合分析能更好的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