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5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案对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并为临床口腔修复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行正畸拔除的33颗前磨牙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根纤维桩进行分组,分别设为 A 组(对照组)、B 组(喷砂组)和 C 组(过氧化氢酸蚀组)。将上述纤维桩置于离体牙内,树脂成核,并行金属全冠修复。样本牙经冷热循环及循环加载模拟口腔环境处理后,将其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评其抗折裂强度,计算折裂率。结果三组间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颈部近远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抗折裂强度均高于 A 组( P ﹤0.05),B 组与 C 组的抗折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牙齿折裂率为81.8%,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的36.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桩表面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后,能有效增强修复后牙根的抗折裂强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宇红;许正龙

来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年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5
作者:
周宇红;许正龙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年 22期
标签:
纤维桩 正畸矫正 牙根 抗折裂 Fiber post Orthodontics Root fracture Flexural crack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案对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并为临床口腔修复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行正畸拔除的33颗前磨牙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根纤维桩进行分组,分别设为 A 组(对照组)、B 组(喷砂组)和 C 组(过氧化氢酸蚀组)。将上述纤维桩置于离体牙内,树脂成核,并行金属全冠修复。样本牙经冷热循环及循环加载模拟口腔环境处理后,将其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评其抗折裂强度,计算折裂率。结果三组间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颈部近远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抗折裂强度均高于 A 组( P ﹤0.05),B 组与 C 组的抗折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牙齿折裂率为81.8%,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的36.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桩表面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后,能有效增强修复后牙根的抗折裂强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