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7 | 下载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 方法:采用自编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调查表,对1990年至1999年期间256例(前期组)和2000年至2007年期间179例(后期组)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进行比较. 结果: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凶杀案比率减少(x2=35.55,P<0.01);无业者增多(x2=24.91,P<0.05);农民减少(x2=53.37,P<0.05);外省人员增多(x2=24.30,P<0.05);由家属举鉴者增多(x2=35.55,P<0.05);作案手段残忍者增多(x2=26.65,P<0.01);鉴定为无精神病者增多(x2=74.00,P<0.01);而精神分裂症减少(x2=16.3,P<0.05);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增多(x2=30.44,P<0.01). 结论:新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存在显著变化,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陈瑞珍;黄兴兵;姜南;林振强;郭扬波;范碧霞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 年 2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7 | 下载:17
作者:
陈瑞珍;黄兴兵;姜南;林振强;郭扬波;范碧霞
来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 年 20卷 3期
标签:
司法精神鉴定 凶杀 刑事责任能力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 方法:采用自编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调查表,对1990年至1999年期间256例(前期组)和2000年至2007年期间179例(后期组)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进行比较. 结果: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凶杀案比率减少(x2=35.55,P<0.01);无业者增多(x2=24.91,P<0.05);农民减少(x2=53.37,P<0.05);外省人员增多(x2=24.30,P<0.05);由家属举鉴者增多(x2=35.55,P<0.05);作案手段残忍者增多(x2=26.65,P<0.01);鉴定为无精神病者增多(x2=74.00,P<0.01);而精神分裂症减少(x2=16.3,P<0.05);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增多(x2=30.44,P<0.01). 结论:新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存在显著变化,值得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