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13

目的 观察急性瘙痒诱导的大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突触可塑性变化,探讨其在大脑皮层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 12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组胺组.给予组胺组大鼠颈部皮内注射组胺(125 μg/50 μl),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5 min后观察行为学变化,35 min后断头取脑,做ACC冠状脑片.应用离体膜片钳技术记录ACC脑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分析ACC脑区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组胺组mEPSCs的频率和幅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mIPSCs频率和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瘙痒可使大鼠ACC脑区兴奋性提高,AMPA受体介导的mEPSC反应增强,而GABA受体介导的mIPSC反应无明显改变.

作者:张婷婷;赵璇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年 31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13
作者:
张婷婷;赵璇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年 31卷 7期
标签:
前扣带回皮层 痒 突触可塑性 兴奋性突触传递 抑制性突触传递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tch Synaptic plasticity Glutamatergic transmission Inhibitory transmission
目的 观察急性瘙痒诱导的大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突触可塑性变化,探讨其在大脑皮层水平的发生机制.方法 12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组胺组.给予组胺组大鼠颈部皮内注射组胺(125 μg/50 μl),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5 min后观察行为学变化,35 min后断头取脑,做ACC冠状脑片.应用离体膜片钳技术记录ACC脑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分析ACC脑区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组胺组mEPSCs的频率和幅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mIPSCs频率和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瘙痒可使大鼠ACC脑区兴奋性提高,AMPA受体介导的mEPSC反应增强,而GABA受体介导的mIPSC反应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