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30

目的 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塞病组血浆TAT、D-Dimer水平均明显升高(5.18±0.99比2.09±0.56)μg/L,P<0.01;(567.67±92.02比246.26±63.77)ng/ml,P<0.01),血浆vWF、GMP-140、Fg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16.84±27.20比98.90±26.72)

作者:刘冬舟;褚爱春;洪小平;谭艳红;孙保东;冯小欣;肖学吕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2008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30
作者:
刘冬舟;褚爱春;洪小平;谭艳红;孙保东;冯小欣;肖学吕
来源:
临床内科杂志 2008 年 25卷 6期
标签:
白塞病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目的 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塞病组血浆TAT、D-Dimer水平均明显升高(5.18±0.99比2.09±0.56)μg/L,P<0.01;(567.67±92.02比246.26±63.77)ng/ml,P<0.01),血浆vWF、GMP-140、Fg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16.84±27.20比98.90±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