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78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黑热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6 ~2010年收治的49例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来自疫区,男:女=32∶17,年龄5个月~56岁,中位年龄2岁.常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球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黑热病rk39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1.7%;骨髓穿刺涂片利杜小体阳性率为75.0%;44例(89.8%)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好转,死亡5例(10.2%),主要死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死亡患者ALT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死亡者.结论 黑热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容易误诊.对来自疫区的疑诊患者应及时进行特异性血清免疫学及骨髓病原学检查.

作者:吴元元;郎涛;毛敏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2012 年 29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78
作者:
吴元元;郎涛;毛敏
来源:
临床内科杂志 2012 年 29卷 6期
标签:
黑热病 利杜小体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黑热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6 ~2010年收治的49例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来自疫区,男:女=32∶17,年龄5个月~56岁,中位年龄2岁.常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球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黑热病rk39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1.7%;骨髓穿刺涂片利杜小体阳性率为75.0%;44例(89.8%)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好转,死亡5例(10.2%),主要死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死亡患者ALT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死亡者.结论 黑热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容易误诊.对来自疫区的疑诊患者应及时进行特异性血清免疫学及骨髓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