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28

目的:研究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部分毒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血球仪计数法、小牛血清玻片法检测分离自阴道内的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来自临床的99株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生成的影响,在该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平皿法和卵黄平皿法测定Lac1对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的影响,并以ATCC4356(嗜酸乳酸杆菌)为对照.结果:白念珠菌单独存在与加入Lac1后,白念珠菌的菌数分别为(1.61±0.01)×108 CFU/mL和(1.34±0.01)×108 CFU/mL;每高倍视野白念珠菌的芽管数分别为(6.17±0.17)个和(1.71±0.10)个;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0.563 9±0.076 6和0.896 6±0.105 8;胞外磷脂酶活力分别为0.555 4±0.077 8和0.889 8±0.123 3,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出芽、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及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钱晓玲;魏玉平;张晓晖;李文竹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年 4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28
作者:
钱晓玲;魏玉平;张晓晖;李文竹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年 42卷 3期
标签:
乳酸杆菌 白念珠菌 毒力因子
目的:研究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部分毒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血球仪计数法、小牛血清玻片法检测分离自阴道内的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来自临床的99株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生成的影响,在该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平皿法和卵黄平皿法测定Lac1对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的影响,并以ATCC4356(嗜酸乳酸杆菌)为对照.结果:白念珠菌单独存在与加入Lac1后,白念珠菌的菌数分别为(1.61±0.01)×108 CFU/mL和(1.34±0.01)×108 CFU/mL;每高倍视野白念珠菌的芽管数分别为(6.17±0.17)个和(1.71±0.10)个;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0.563 9±0.076 6和0.896 6±0.105 8;胞外磷脂酶活力分别为0.555 4±0.077 8和0.889 8±0.123 3,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出芽、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及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