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9 | 下载155

目的 分析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例伴PFO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年龄23 ~49岁,平均39岁,均于活动中起病,4例以头晕、视物模糊及复视为首发症状,查体可见自发性眼震及部分眼肌麻痹;2例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患侧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6例均经头颅MRI检查明确新发脑梗死,其中中脑病变4例,右侧大脑半球病变2例;经食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PFO.6例确诊后1例给予PFO封堵术治疗;5例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经治疗后6例症状均逐渐好转.随访6个月,病情完全缓解,未复发.结论 伴PFO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低,多无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病灶数量少.反常栓塞可能为其发病机制.

作者:刘晓微;徐依成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2016 年 29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9 | 下载:155
作者:
刘晓微;徐依成
来源: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年 29卷 8期
标签:
脑梗死 卵圆孔,未闭
目的 分析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例伴PFO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年龄23 ~49岁,平均39岁,均于活动中起病,4例以头晕、视物模糊及复视为首发症状,查体可见自发性眼震及部分眼肌麻痹;2例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患侧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6例均经头颅MRI检查明确新发脑梗死,其中中脑病变4例,右侧大脑半球病变2例;经食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PFO.6例确诊后1例给予PFO封堵术治疗;5例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经治疗后6例症状均逐渐好转.随访6个月,病情完全缓解,未复发.结论 伴PFO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低,多无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病灶数量少.反常栓塞可能为其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