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103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P法免疫组化技术(第一抗体为EBV、CD3、CD20、CD43、CD45、CD45RO、CD74等),观察2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8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情况.以20例慢性结肠炎作为对照.结果:患者年龄21~92岁(平均52.8岁),男女之比3.8∶1.临床上均以腹痛、腹胀或便血就诊.组织病理学:T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形性,核大,不规则,嗜血管性及大片坏死;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较少淡染,核稍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淋巴上皮病变".24例淋巴瘤中检出(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EBV-DNA 14例(检出率为58.3

作者:燕晓雯;石群立;孟奎;周晓军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年 1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103
作者:
燕晓雯;石群立;孟奎;周晓军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年 18卷 5期
标签:
肠肿瘤 淋巴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P法免疫组化技术(第一抗体为EBV、CD3、CD20、CD43、CD45、CD45RO、CD74等),观察2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8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情况.以20例慢性结肠炎作为对照.结果:患者年龄21~92岁(平均52.8岁),男女之比3.8∶1.临床上均以腹痛、腹胀或便血就诊.组织病理学:T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形性,核大,不规则,嗜血管性及大片坏死;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较少淡染,核稍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淋巴上皮病变".24例淋巴瘤中检出(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EBV-DNA 14例(检出率为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