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8 | 下载42

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张兰教授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DPN的发病与叶天士提出的络损学说相符合,DPN时的神经损伤应归属于络损范畴.并且认为DPN时即有因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损害,又有因神经营养因子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升高所致的神经组织结构的损伤,这些可能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实验证明瘀血与络损又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络损学说来认识DPN的发病,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丰富和发展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陈盛业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08 年 35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8 | 下载:42
作者:
陈盛业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年 35卷 2期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络病学说 络损 新识
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张兰教授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DPN的发病与叶天士提出的络损学说相符合,DPN时的神经损伤应归属于络损范畴.并且认为DPN时即有因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损害,又有因神经营养因子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升高所致的神经组织结构的损伤,这些可能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实验证明瘀血与络损又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络损学说来认识DPN的发病,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丰富和发展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