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3 | 下载167

目的:探讨引起居家PICC肿瘤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12月于本院PICC维护中心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患者472例穿刺点采样,并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观察分析,同时对患者维护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维护间期、敷料卷边范围、周围皮肤是否清洁、自理能力、穿刺点增生及导管体外长度为PICC穿刺点定植的影响因素,其中体外长度在4 cm以内能减少细菌定植。微生物检验显示,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定植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结论肿瘤患者居家期间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情况需得到重视,应对穿刺点细菌定植高风险者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置管时用心电图进行定位,维护过程中将体外长度控制在4 cm之内,加强对男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维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若穿刺点增生应进行碘酊湿敷,建立有效联络方式,建立完善的社区维护机制、推广洗必泰消毒剂的应用,从而减少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降低感染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心菊;侯惠如;杨晶;孟凡慧;王晓媛

来源:护理学报 2016 年 23卷 1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3 | 下载:167
作者:
刘心菊;侯惠如;杨晶;孟凡慧;王晓媛
来源:
护理学报 2016 年 23卷 15期
标签:
居家 肿瘤患者 PICC 穿刺点 细菌定植 home cancer patients PICC puncture point bacterial colonization
目的:探讨引起居家PICC肿瘤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12月于本院PICC维护中心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患者472例穿刺点采样,并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观察分析,同时对患者维护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维护间期、敷料卷边范围、周围皮肤是否清洁、自理能力、穿刺点增生及导管体外长度为PICC穿刺点定植的影响因素,其中体外长度在4 cm以内能减少细菌定植。微生物检验显示,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定植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结论肿瘤患者居家期间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情况需得到重视,应对穿刺点细菌定植高风险者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置管时用心电图进行定位,维护过程中将体外长度控制在4 cm之内,加强对男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维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若穿刺点增生应进行碘酊湿敷,建立有效联络方式,建立完善的社区维护机制、推广洗必泰消毒剂的应用,从而减少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降低感染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