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2 | 下载19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常规组(发病后5~9 d内应用)50例、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4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皮疹、结膜炎、淋巴结炎、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2.0%)略低于早期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6.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率(73.33%)明显高于常规组(34.0%),常规组明显高于晚期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5 ~9d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低,推测此阶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好时机.

作者:闵锋;朱少元;李娇春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年 3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2 | 下载:191
作者:
闵锋;朱少元;李娇春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年 35卷 1期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immune globulin Kawasaki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lesion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常规组(发病后5~9 d内应用)50例、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4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皮疹、结膜炎、淋巴结炎、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2.0%)略低于早期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6.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率(73.33%)明显高于常规组(34.0%),常规组明显高于晚期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5 ~9d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低,推测此阶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