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4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脾胃虚弱证形成的系统生物学机制.方法 招募22例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和32例体检者作为时照,基于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舌苔细菌和真菌,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20种炎症因子,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析血清代谢组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线性判别分析(LDA)发现,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沙雷氏菌属是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标志菌属.与对照组相比,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GM-CSF、IL-17α、IL-12/IL23P40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L-5、TNF-β、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9种血清代谢分子(L-赖氨酸、二十碳五烯酸、L-天冬酰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亚油酸、9-十六碳烯酸、α-亚麻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6、TNF-β、IL-5与卟啉单胞菌属、奈瑟菌属均显著相关(P<0.05),奈瑟菌属、梭杆菌属与9种血清代谢分子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菌群结构差异与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组学相关,为阐明脾胃虚弱证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沈睿;李美凤;彭宇恒;滕钰浩;钱峻;董伟;詹臻;张军峰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年 3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40
作者:
沈睿;李美凤;彭宇恒;滕钰浩;钱峻;董伟;詹臻;张军峰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年 36卷 2期
标签:
胃癌 脾胃虚弱证 舌苔菌群 系统生物学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脾胃虚弱证形成的系统生物学机制.方法 招募22例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和32例体检者作为时照,基于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舌苔细菌和真菌,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20种炎症因子,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析血清代谢组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线性判别分析(LDA)发现,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沙雷氏菌属是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标志菌属.与对照组相比,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GM-CSF、IL-17α、IL-12/IL23P40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L-5、TNF-β、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9种血清代谢分子(L-赖氨酸、二十碳五烯酸、L-天冬酰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亚油酸、9-十六碳烯酸、α-亚麻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6、TNF-β、IL-5与卟啉单胞菌属、奈瑟菌属均显著相关(P<0.05),奈瑟菌属、梭杆菌属与9种血清代谢分子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苔菌群结构差异与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组学相关,为阐明脾胃虚弱证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