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5

目的 优选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为黄芩茎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黄芩茎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茎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酸沉法和大孔树脂法纯化茎叶总黄酮的转移率,并对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以12倍量40%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物的纯化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法中黄芩茎叶黄酮的总体转移率(92.53%)显著高于酸沉法(76.69%).在pH为1.01时,酸沉法虽然可以使野黄芩苷等化合物转移率达90%以上,但含量丰富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异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转移率仅为64.76%、68.57%,而使用大孔树脂法纯化,其转移率均可达90%以上,可以实现各目标成分的高效转移.经优选,0.26 g/mL药液上样,上样量为每10 g HP-20型干树脂上样2.08 g干燥提取物,树脂柱径高比为1:3,4 BV纯水除杂后,以30%乙醇洗脱4 BV,为最佳纯化工艺,所得总黄酮质量分数可达66.03%.结论 建立了稳定且环境友好型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可为黄芩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许朝且;江群艳;蒋启航;徐明明;宿晓蓉;曾建国;段金廒;赵明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年 36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0 | 下载:5
作者:
许朝且;江群艳;蒋启航;徐明明;宿晓蓉;曾建国;段金廒;赵明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年 36卷 5期
标签:
黄芩茎叶 总黄酮 提取 纯化
目的 优选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为黄芩茎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黄芩茎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黄芩茎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酸沉法和大孔树脂法纯化茎叶总黄酮的转移率,并对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以12倍量40%乙醇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物的纯化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法中黄芩茎叶黄酮的总体转移率(92.53%)显著高于酸沉法(76.69%).在pH为1.01时,酸沉法虽然可以使野黄芩苷等化合物转移率达90%以上,但含量丰富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异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转移率仅为64.76%、68.57%,而使用大孔树脂法纯化,其转移率均可达90%以上,可以实现各目标成分的高效转移.经优选,0.26 g/mL药液上样,上样量为每10 g HP-20型干树脂上样2.08 g干燥提取物,树脂柱径高比为1:3,4 BV纯水除杂后,以30%乙醇洗脱4 BV,为最佳纯化工艺,所得总黄酮质量分数可达66.03%.结论 建立了稳定且环境友好型黄芩茎叶总黄酮制备工艺,可为黄芩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