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42

目的 通过研究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分析前变异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21人,采血进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项目的检测,观察压脉带使用时间对凝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等结果的影响,监测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的个体生物学变异.结果 ①与压脉带使用即刻相比较,压脉带使用1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T)均无变化;2min时,PT降低(P<0.05),余无变化;3min时,PT、APTT、和TT均降低(P<0.05).②与标本放置即刻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标本放置4h时,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均无变化;放置8h和12h时,PLT降低(P<0.05)[0];放置24h,RBC、WBC和P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连续4周测定,各周间凝血常规及血常规个体生物学变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重视分析前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前变异,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作者: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张晋敏

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36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8 | 下载:42
作者:
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张晋敏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36卷 10期
标签:
凝血常规 血常规 分析前变异 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研究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分析前变异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21人,采血进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项目的检测,观察压脉带使用时间对凝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等结果的影响,监测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的个体生物学变异.结果 ①与压脉带使用即刻相比较,压脉带使用1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T)均无变化;2min时,PT降低(P<0.05),余无变化;3min时,PT、APTT、和TT均降低(P<0.05).②与标本放置即刻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标本放置4h时,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均无变化;放置8h和12h时,PLT降低(P<0.05)[0];放置24h,RBC、WBC和P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③连续4周测定,各周间凝血常规及血常规个体生物学变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重视分析前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前变异,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