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方法进行相关讨论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的Kimura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总结其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特点,同时对比分析经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后的疗效。结果11例Kimura患者年龄平均39岁,均为男性,分别发生于耳前、耳后、颈部、颌下等部位,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常表现为病变区的无痛性渐近性肿胀,病理学表现为大量淋巴组织增生,有淋巴滤泡形成,并见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IgE升高。结论 Kimura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由于该病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长、慢性起病,易导致漏诊。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来说,应具备相关知识储备,通过主诉、视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活检等给予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Kimura病可通过手术切除或激素、放射治疗等多种方式相应控制肿物的扩散及复发。

作者:金成勋;赵雪;刘悦;魏宁;金春顺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6 年 30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金成勋;赵雪;刘悦;魏宁;金春顺
来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6 年 30卷 6期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粒细胞 血清IgE Kimuras disease Eosinophils Serum IgE
目的: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方法进行相关讨论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的Kimura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总结其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特点,同时对比分析经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后的疗效。结果11例Kimura患者年龄平均39岁,均为男性,分别发生于耳前、耳后、颈部、颌下等部位,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常表现为病变区的无痛性渐近性肿胀,病理学表现为大量淋巴组织增生,有淋巴滤泡形成,并见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IgE升高。结论 Kimura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由于该病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长、慢性起病,易导致漏诊。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来说,应具备相关知识储备,通过主诉、视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活检等给予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Kimura病可通过手术切除或激素、放射治疗等多种方式相应控制肿物的扩散及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