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分析12个耳聋家庭的临床特征,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对12个耳聋家庭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全身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抽提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绘制系谱图;使用定向捕获联合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12个耳聋家庭的13名耳聋患者表现为双侧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家庭1-7耳聋患者明确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致聋,分别是:c.235delC/c.235delC,c.235delC/c.176del16,c.235delC/c.299delAT,c.235delC/c.511_512insAACG/c.235delC/c.605ins46,c.235delC/c.109G>A,c.109G>A/c.109G>A;家庭8-9先证者均为SLC26A4复合杂合突变致聋,分别是:c.589G>A/c.1975G>C,c.919-2A>G/c.-2071_307+3801del7666;其中,家庭10-12先证者,经过数据分析后分别得到8、5和3个可疑突变位点,在相应的家系中不与耳聋表型共分离,故未发现其致病基因.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9个非综合征耳聋家庭的致病突变,同时证实高通量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耳聋基因检测工具.

作者:孙菲菲;胡松群;唐艳;张洁;吴笛;邱金红;王志霞;张鲁平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7 年 3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孙菲菲;胡松群;唐艳;张洁;吴笛;邱金红;王志霞;张鲁平
来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7 年 31卷 5期
标签:
耳聋 家系 外显子捕获 基因突变 异质性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Pedigree Targeted exome sequencing Gene mutation Heterogeneity
目的 分析12个耳聋家庭的临床特征,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对12个耳聋家庭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全身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抽提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绘制系谱图;使用定向捕获联合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12个耳聋家庭的13名耳聋患者表现为双侧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家庭1-7耳聋患者明确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致聋,分别是:c.235delC/c.235delC,c.235delC/c.176del16,c.235delC/c.299delAT,c.235delC/c.511_512insAACG/c.235delC/c.605ins46,c.235delC/c.109G>A,c.109G>A/c.109G>A;家庭8-9先证者均为SLC26A4复合杂合突变致聋,分别是:c.589G>A/c.1975G>C,c.919-2A>G/c.-2071_307+3801del7666;其中,家庭10-12先证者,经过数据分析后分别得到8、5和3个可疑突变位点,在相应的家系中不与耳聋表型共分离,故未发现其致病基因.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9个非综合征耳聋家庭的致病突变,同时证实高通量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耳聋基因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