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低张力、高张力部位瘢痕疙瘩、放射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优方式。方法选取48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25例有2处瘢痕位于高张力区:胸部、肩部、耻骨部;23例有2处瘢痕位于低张力区:耳部、颌颈部,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分为高剂量组(A 组)、低剂量组(B 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创面愈合24 h 内,给予采用32 P 敷贴器治疗,A 组和 B 组分别给予7 Gy、5 Gy,共3次,放射总剂量分别为21 Gy、15 Gy。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低张力区:A 组患者治愈率(95.2%)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21±0.78),与 B 组患者治愈率(80.9%)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43±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t =1.069,P >0.05)。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高于 B组(38.1%),χ2=4.709,P <0.05;②高张力区:A 组患者治愈率(75.0%)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56±0.51)优于 B 组患者治愈率(41.7%)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6.96±0.71),χ2=5.486,t =7.846,P <0.05。结论瘢痕疙瘩应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放射剂量。对于低张力区瘢痕疙瘩分3次给予15 Gy,高张力区瘢痕疙
作者:李中华;王海琴;孙玉凯;芦昌慧;杨波;王一民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年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