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期脑梗死后远隔损害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连续纳入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106例临床资料.按梗死后14d是否出现远隔损害影像学表现分为阳性组(39例)与阴性组(67例),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继续追踪其梗死后3个月临床结局.结果 影像学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36%.阳性组其3个月临床结局差于阴性组(mRS评分,U=1446.500,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阳性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阴性组(U=960.000,P<0.01),阳性组早期症状改善率低于阴性组(24h NIHSS评分降低≥4分或降至0分;x2=19.758,P<0.01).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和早期症状改善是急性期脑梗死后远隔损害的相关因素.

作者:李蕃;尚伟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年 54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李蕃;尚伟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年 54卷 6期
标签:
脑梗死 远隔损害 临床特点 影像学表现 Ischemic stroke Remote lesions Clinical factors Imaging findings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期脑梗死后远隔损害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连续纳入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106例临床资料.按梗死后14d是否出现远隔损害影像学表现分为阳性组(39例)与阴性组(67例),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继续追踪其梗死后3个月临床结局.结果 影像学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36%.阳性组其3个月临床结局差于阴性组(mRS评分,U=1446.500,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阳性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阴性组(U=960.000,P<0.01),阳性组早期症状改善率低于阴性组(24h NIHSS评分降低≥4分或降至0分;x2=19.758,P<0.01).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和早期症状改善是急性期脑梗死后远隔损害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