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6

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DID)及再出血的意义,以指导治疗,动态检测了30例SA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变化,并与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比较.结果SAH患者发病10天内全血粘度(高、低切)、血浆粘度和D-二聚体持续增高,f蛋白原初始增高、1周后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AH组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PT)明显缩短,P<0.01.认为SAH患者急性期处于高粘、高凝、高纤溶状态,此为SAH急性期应用扩容及抗纤溶药物预防CVS、DID及再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郭沂涟;许继平

来源:山东医药 2001 年 41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6
作者:
郭沂涟;许继平
来源:
山东医药 2001 年 41卷 19期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液流变学 血凝学 D-二聚体
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DID)及再出血的意义,以指导治疗,动态检测了30例SA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变化,并与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比较.结果SAH患者发病10天内全血粘度(高、低切)、血浆粘度和D-二聚体持续增高,f蛋白原初始增高、1周后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AH组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PT)明显缩短,P<0.01.认为SAH患者急性期处于高粘、高凝、高纤溶状态,此为SAH急性期应用扩容及抗纤溶药物预防CVS、DID及再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