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82

目的 进一步提高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方法 对38例伴感染性休克患儿(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20例,嵌顿疝合并腹膜炎9例,胃穿孔9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选择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儿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尿量、体温、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血压(ABP)、红细胞压积(Hct)、血糖、乳酸及电解质.术中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充分的液体复苏治疗;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根据休克程度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和循环灌注.结果 38例患儿麻醉效果充分,术后SpO2、MAP、尿量、Hct、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HR、乳酸水平、血糖明显下降(P均<0.05).32例术毕清醒安全拔管,6例送ICU.1例合并先心病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围术期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脏器功能,避免脏器进一步损伤.

作者:丁卫卫;张会;张加强;孟凡民

来源:山东医药 2013 年 53卷 4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82
作者:
丁卫卫;张会;张加强;孟凡民
来源:
山东医药 2013 年 53卷 42期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小儿 麻醉 血管活性药物
目的 进一步提高外科感染性休克患儿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方法 对38例伴感染性休克患儿(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20例,嵌顿疝合并腹膜炎9例,胃穿孔9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选择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儿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尿量、体温、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血压(ABP)、红细胞压积(Hct)、血糖、乳酸及电解质.术中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充分的液体复苏治疗;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根据休克程度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和循环灌注.结果 38例患儿麻醉效果充分,术后SpO2、MAP、尿量、Hct、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HR、乳酸水平、血糖明显下降(P均<0.05).32例术毕清醒安全拔管,6例送ICU.1例合并先心病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儿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围术期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脏器功能,避免脏器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