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9 | 下载20

目的: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10只)、B组(10只)、C组(15只)、D组(15只),A组不做处理,B组、D组提前灌胃大黄7 d, C、D组之后接受大脑中动脉阻塞术,B组仅做颈正中切口后缝合。观察各组大鼠一般形态、血液流变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结果 D组大鼠被毛黯淡枯燥杂乱,爪甲颜色浅淡,双眼浅红、微睁、无神,精神萎靡,自主活动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质量增长缓慢,舌质由淡红转为紫黯。与A、B、C组相比,D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高,EPCs数量少(P均<0.05)。结论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成功建立了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作者:王健;魏丹;谢肄聪

来源:山东医药 2015 年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9 | 下载:20
作者:
王健;魏丹;谢肄聪
来源:
山东医药 2015 年 19期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大脑中动脉栓塞 气虚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内皮祖细胞
目的: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10只)、B组(10只)、C组(15只)、D组(15只),A组不做处理,B组、D组提前灌胃大黄7 d, C、D组之后接受大脑中动脉阻塞术,B组仅做颈正中切口后缝合。观察各组大鼠一般形态、血液流变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结果 D组大鼠被毛黯淡枯燥杂乱,爪甲颜色浅淡,双眼浅红、微睁、无神,精神萎靡,自主活动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质量增长缓慢,舌质由淡红转为紫黯。与A、B、C组相比,D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高,EPCs数量少(P均<0.05)。结论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成功建立了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