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1 | 下载125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孤独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训练A组57例、训练B组18例、训练C组20例。训练A组采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训练B组采用行为分析+感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训练C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训练方式。于患儿初诊及训练2年后随访(复诊)时分别用发育商( DQ)、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 ABC)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孤独症症状及孤独症行为。结果复诊时训练A组、B组、C组CARS总分、ABC总分与初诊时比较均降低(P均<0.05),DQ值均升高(P均<0.05)。训练A组、B组CARS改善值大于训练C组(P均<0.05),训练A组ABC改善值大于训练B组、C组(P均<0.01)。训练A组在交往、躯体运动和生活自理方面较训练C组改善明显(P<0.05),而在语言方面改善不如训练C组(P<0.05);训练C组感觉改善情况较训练B组明显。结论不同训练方式均能改善孤独症患儿预后,但综合训练方式效果更好。

作者:刘毅梅;张枫;章丽丽;魏艳;杨洁

来源:山东医药 2015 年 2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1 | 下载:125
作者:
刘毅梅;张枫;章丽丽;魏艳;杨洁
来源:
山东医药 2015 年 21期
标签:
孤独性障碍 康复训练 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孤独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训练A组57例、训练B组18例、训练C组20例。训练A组采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训练B组采用行为分析+感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训练C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个体化训练方法,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训练方式。于患儿初诊及训练2年后随访(复诊)时分别用发育商( DQ)、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 ABC)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孤独症症状及孤独症行为。结果复诊时训练A组、B组、C组CARS总分、ABC总分与初诊时比较均降低(P均<0.05),DQ值均升高(P均<0.05)。训练A组、B组CARS改善值大于训练C组(P均<0.05),训练A组ABC改善值大于训练B组、C组(P均<0.01)。训练A组在交往、躯体运动和生活自理方面较训练C组改善明显(P<0.05),而在语言方面改善不如训练C组(P<0.05);训练C组感觉改善情况较训练B组明显。结论不同训练方式均能改善孤独症患儿预后,但综合训练方式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