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47 | 下载271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 PML/RARA)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2014年10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PML/RARA亚型的特点。结果最常见的PML/RARA亚型为L型(67例,62.0%),其次为S型(30例,27.8%)、V型(11例,10.2%)。 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45.5%)低于L型(74.6%)和S型(86.7%),P均<0.05;V型患者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1.98 g/L)高于L型(1.18 g/L)和S型(1.05 g/L),P均<0.05。 S型患者(26.7%)较L型(7.6%)和V型(0)更易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P均<0.05。 S型患者CD34表达阳性率(24.1%)高于L型(6.3%)和V型(11.1%),P均<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6.3%、28.8%、17.5%( P均<0.05)。三种PML/RARA亚型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PML/RARA亚型的APL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出血发生率较低,S型较易伴FLT3/ITD突变和CD34阳性表达。

作者:王迎;魏辉;刘兵城;林冬;周春林;刘凯奇;秘营昌;王建祥

来源:山东医药 2015 年 2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47 | 下载:271
作者:
王迎;魏辉;刘兵城;林冬;周春林;刘凯奇;秘营昌;王建祥
来源:
山东医药 2015 年 27期
标签:
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 维甲酸受体α基因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 基因突变 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 leukemia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myelocytic leukemia gen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gene PML/RARA Isoforms gene mutation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mutation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 PML/RARA)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2014年10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PML/RARA亚型的特点。结果最常见的PML/RARA亚型为L型(67例,62.0%),其次为S型(30例,27.8%)、V型(11例,10.2%)。 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45.5%)低于L型(74.6%)和S型(86.7%),P均<0.05;V型患者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1.98 g/L)高于L型(1.18 g/L)和S型(1.05 g/L),P均<0.05。 S型患者(26.7%)较L型(7.6%)和V型(0)更易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P均<0.05。 S型患者CD34表达阳性率(24.1%)高于L型(6.3%)和V型(11.1%),P均<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6.3%、28.8%、17.5%( P均<0.05)。三种PML/RARA亚型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PML/RARA亚型的APL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出血发生率较低,S型较易伴FLT3/ITD突变和CD34阳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