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156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009年我国焦虑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已高达5.6%.此病病因复杂,治疗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其中强迫症更是世界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鉴于此,以探索生物学发病机制为基础,以早期识别和优化治疗为导向的焦虑障碍循证研究已成为精神卫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组对焦虑障碍的生物学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早期筛查的指标,并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早期识别工具包,在综合性医院内推广和应用,帮助非精神心理专科医师早期识别焦虑障碍.我们从遗传学、脑电影像和神经生化等多个角度探索焦虑障碍生物学发病机制,发现了常染色体1p1.1和20p13区域的拷贝数扩增和缺失、脑内眶额回灰质部位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岛叶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BOLD信号强度、扣带回事件相关电位错误相关负电位信号强度、头皮事件相关电位N400和P50抑制比和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焦虑障碍的早期生物学识别,为建立焦虑症的预测和干预模型提供了生物学依据.同时在多年临床积累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维度评估体系和优化治疗方案,经验证其在心理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实践及科学价值,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肖泽萍;张天宏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年 32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156
作者:
肖泽萍;张天宏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年 32卷 9期
标签:
发病机制 焦虑障碍 强迫症 多维度评估 早期识别 优化治疗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009年我国焦虑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已高达5.6%.此病病因复杂,治疗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其中强迫症更是世界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鉴于此,以探索生物学发病机制为基础,以早期识别和优化治疗为导向的焦虑障碍循证研究已成为精神卫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组对焦虑障碍的生物学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早期筛查的指标,并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早期识别工具包,在综合性医院内推广和应用,帮助非精神心理专科医师早期识别焦虑障碍.我们从遗传学、脑电影像和神经生化等多个角度探索焦虑障碍生物学发病机制,发现了常染色体1p1.1和20p13区域的拷贝数扩增和缺失、脑内眶额回灰质部位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岛叶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BOLD信号强度、扣带回事件相关电位错误相关负电位信号强度、头皮事件相关电位N400和P50抑制比和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焦虑障碍的早期生物学识别,为建立焦虑症的预测和干预模型提供了生物学依据.同时在多年临床积累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维度评估体系和优化治疗方案,经验证其在心理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实践及科学价值,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