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72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 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宋军;史万超;苏志国;马晨;刘振林;卢俏丽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72
作者:
宋军;史万超;苏志国;马晨;刘振林;卢俏丽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3卷 3期
标签:
溶栓治疗 机械碎栓 脑梗死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 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