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1 | 下载19

目的·观察独生子女因素对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5所小学进行调查,采集小学生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含量作为基线数据,并于2014和2015年重复测量.出生体质量、母乳喂养、学生饮食、运动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身高、体质量资料依据问卷调查表.体脂肪含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和Mix模型评估独生子女因素与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2515名小学生(男生1323名,女生1192名)纳入研究,独生子女比例为72.0%(1812/2515).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BMI-Z值高、运动时间多、父母教育程度高,但母乳喂养率低;独生子女母亲BMI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母亲.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比较)、父母超重(与父母体质量正常比较)和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比较)是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独生子女与否不增加超重的发生风险(OR=1.119,95%CI为0.911~1.374).在控制基线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膳食和运动因素后,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学生每年BMI(β=0.028,95%CI为-0.045~0.100)、BMI-Z(β=0.002,95%CI为-0.034~0.037)和体脂肪含量(β=0.013,95%CI为-0.181~0.207)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独生子

作者:徐仁应;周一泉;李云;张晓敏;陈之琦;陆丽萍;万燕萍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年 37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1 | 下载:19
作者:
徐仁应;周一泉;李云;张晓敏;陈之琦;陆丽萍;万燕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年 37卷 12期
标签:
独生子女 超重 体质量指数 体脂肪含量 one-child overw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percentage of body fat
目的·观察独生子女因素对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5所小学进行调查,采集小学生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含量作为基线数据,并于2014和2015年重复测量.出生体质量、母乳喂养、学生饮食、运动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身高、体质量资料依据问卷调查表.体脂肪含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和Mix模型评估独生子女因素与BMI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2515名小学生(男生1323名,女生1192名)纳入研究,独生子女比例为72.0%(1812/2515).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BMI-Z值高、运动时间多、父母教育程度高,但母乳喂养率低;独生子女母亲BMI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母亲.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比较)、父母超重(与父母体质量正常比较)和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比较)是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独生子女与否不增加超重的发生风险(OR=1.119,95%CI为0.911~1.374).在控制基线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膳食和运动因素后,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学生每年BMI(β=0.028,95%CI为-0.045~0.100)、BMI-Z(β=0.002,95%CI为-0.034~0.037)和体脂肪含量(β=0.013,95%CI为-0.181~0.207)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独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