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1 | 下载0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的产生,探讨破骨细胞变化与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在胫骨近心端近骺板处植入微种植体1颗,分别于植入3、7、14、28 d后处死(每组5只).HE染色观察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标记破骨细胞并作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种植体植入3d后,种植体骨接触区可见大量红细胞、炎症细胞、间叶细胞和骨碎屑,无明显破骨细胞.7d后,编织骨新生,呈颗粒状,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中.14 d时,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呈网格状,破骨细胞增多,骨改建明显.28 d时,编织骨成片状,与层状骨相连,破骨细胞数目减少.TRAP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破骨细胞数目在14 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产生,在新骨生成的活跃阶段破骨细胞数目增多,提示破骨细胞参与微种植体周的骨改建过程.

作者:张薇;郭佳佳;朱文倩;唐国华

来源:上海口腔医学 2013 年 22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1 | 下载:0
作者:
张薇;郭佳佳;朱文倩;唐国华
来源:
上海口腔医学 2013 年 22卷 4期
标签:
微种植体 破骨细胞 骨形成 骨改建 Micro-implant Osteoclast Bone formation Bone remodeling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的产生,探讨破骨细胞变化与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在胫骨近心端近骺板处植入微种植体1颗,分别于植入3、7、14、28 d后处死(每组5只).HE染色观察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标记破骨细胞并作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种植体植入3d后,种植体骨接触区可见大量红细胞、炎症细胞、间叶细胞和骨碎屑,无明显破骨细胞.7d后,编织骨新生,呈颗粒状,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中.14 d时,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呈网格状,破骨细胞增多,骨改建明显.28 d时,编织骨成片状,与层状骨相连,破骨细胞数目减少.TRAP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破骨细胞数目在14 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早期破骨细胞产生,在新骨生成的活跃阶段破骨细胞数目增多,提示破骨细胞参与微种植体周的骨改建过程.